内容摘要:国家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对陕西省房地产的发展的影响有多大,这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很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调控细则的具体分析,结合上半年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走势特点,提出了这些政策对陕西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陕西省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会平稳增长的观点。
今年以来,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平稳的发展态势,基本处于良性的发展周期。各月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20%左右波动,1-6月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8.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4%。5月份,随着“国六条”和九部委的房地产调控细则的出台,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形势越发关注。通过对国家新的房地产政策的分析,我们认为,基于“改善供给结构与抑制投资需求”思想指导下的调控政策将会对陕西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政府积极贯彻,企业逐渐成熟
2004年以来,陕西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执行力度较大,许多政策已经或正在实施当中。从政府住房建设规划和公开信息的角度看,在“公布未来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供应计划”、“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等方面已经基本符合调控细则的要求。例如,西安房管部门2006年初已经公布了未来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供应计划,西安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从2005年已经提升至30%。省发改委、省建设厅和省国土资源厅日前联合发出通知,提出2006年陕西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各市(区)将投资58亿元建74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
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角度看,在经历了连续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的洗礼,陕西省房地产企业积极应对,通过改善金融结构,提升服务理念,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两年来,通过市场的考验,出现了一批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1-6月,陕西省计划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企业个数4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6家,本年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个数2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5家。
二、有效需求拉动,商品房销售稳定增长
“国六条”和九部委的房地产调控细则的出台,将会促进陕西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一方面,增加低价格、小面积的商品房屋供应将使陕西省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促进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对投资性购房抑制措施的力度加大,在陕西省以“自住性”购房为主的市场内,对新增住房市场的影响不大,但对于需大力发展的住宅二级市场却是有较大的影响。供给结构的调整将会使大众置业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而企业自有资金比例的提高将会加快陕西省房地产企业的优化整合。从陕西省来看这些政策对陕西省房地产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陕西省商品房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无房户解困需求、拆迁安置住房需求、改善型住房需求、外来人口购房需求、商业发展用房需求、办公用房需求等市场有效需求,拉动陕西省商品房屋销售稳定增长。今年以来,陕西省商品房销售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05.07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8%,商品房销售额72.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6%,与去年高增幅相比分别下降了38.8%和10.5%。
三、土地开发加快,金融贷款配合
对于土地市场而言,此次国家出台的政策,重点是“调整土地供应结构,加快闲置土地开发”。这必将促使存量土地进入开发市场,新上一批项目,保持商品房供求基本平衡,这也必将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
今年以来,陕西土地开发面积增幅较大,平均较去年增加一倍左右,1-6月增幅达到129.2%,主要原因是从2004年9月开始陕西省实施商业用土地“招、拍、挂”制度,在此之前取得的土地3年内必须开发。期限将至,加上对市场的良好预期,陕西省房地产公司纷纷实施储备土地的开发计划。1-6月,陕西省待开发的土地面积达到364.52万平方米,比2005年底待开发的土地面积多出113.6万平方米,表明陕西省房地产土地存量仍然充足。土地的约束不是影响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制约因素。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提高自有资金比例,就是提高行业门槛。新政策对自有资金比例的要求提高了5%,达到35%。对于房地产行业影响力会很大,将会加速行业的优化整合。房地产企业的整合壮大是陕西省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基础。
今年以来,陕西省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国内贷款各月累计增幅均在50%以上,1-6月增长68.7%,同时企业自有资金增长46%,房地产企业的金融结构日益优化。这表明短期内信贷资金不会制约陕西省房地产投资的发展。
综上所述,这次“国六条”和九部委的房地产调控细则是对2005年的“国八条”的深化和细,通过改善供给结构与抑制投资需求的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住宅价格,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体到陕西省,可以预见,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陕西省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会平稳地增长。在土地、金融、建筑材料等价格因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逐步改善陕西省的住房供给结构,理顺政府和市场的资源配置关系,使得陕西省房地产业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