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一下 老龄化社会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根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比例超过14%进入“老龄社会”,比例达20%进入“超老龄社会”。 近日,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报告称,若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亿老年人。应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省级统筹,提高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并尽快完善退休制度。
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是机遇 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预测: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到2022年左右,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报告称,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是机遇。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积极、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应尽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十四五”期间应该尽快推进的重要改革包括,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和完善退休制度,如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2050年老年人口将近5亿 国家统计局有分析文章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导致了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14岁人口比重为22.9%,老年型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1.9%,0~14岁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报告认为,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典型的特征。2000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比例10.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27万人,占比为7%。2005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亿人,超过多数发达国家的总人口。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1.78亿,占总人口比例13.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8亿人,占总人口的8.9%。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以上。这一过程仅用约22年,速度快于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和瑞典,这两国分别用了115年和85年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 报告测算,202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有1.8亿,约占总人口的13%;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占总人口数的约15%;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22.3%和27.9%。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更多,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过程相互叠加 中国老龄化呈现出一个独特之处,即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过程相互叠加。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城镇化同步高速发展。 报告将2019~2050年期间中国的城镇化过程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19~2036年,城镇人口规模从8.26亿增至10.47亿;二是2037~2050年,城镇人口将从10.44亿降至10.13亿,净减少0.31亿人。 报告认为,人口老龄化伴随大规模的城乡人口流动,将给城镇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将脱离原有的熟人社会,进入城镇中的生人社会,导致个体的碎片化、原子化。这将会对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形成严峻考验。 建议分步实施退休年龄调整方案 郑秉文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结构将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老龄人口将突破3亿;老龄化率将上升至20%。面对这些变化,我国应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省级统筹,提高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并尽快完善退休制度。 “作为一个提高财务可持续性的重要改革,(完善退休制度)不仅是提高退休年龄,而是一篮子制度设计,主要包括:
一、规范退休年龄,针对当前一些特殊工种对提前退休制度的滥用,应尽快统一规范退休年龄制度;
二、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三、实行弹性退休制度;
四、实施退休申请制度;
五、完善退休人员待遇机制。”郑秉文在这一报告发布会上建议称。 报告提出,“十四五”将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最重要的“窗口期”,并建议分步实施退休年龄调整方案,为全面实施60岁以上退休做好准备。 据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