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宝鸡楼市
       二手房行情
       租赁行情
       商品住宅日成交
       预售许可证
    重点房源推介
    政策法律
    全国人大
    国务院
       行政法规
       国发国办文件
    部委规章文件
       住建部规章
       住建部文件
       财政税务局
       其它部委及法院
    省级法规及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文件
       市级部门文件
    专题报道
       经验分享
       资料分享
       股票知识
       健康保健
    加盟八千家
       加盟八千家
       经纪人天地
   
   当前位置--八千家资讯--经验分享--正文

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2
    您访问8000j·宝鸡房地产网    录入:绿叶 时间:2018-5-12 17:12:57  点击数:1446    

(六)洪塬村2003BHM1(春秋中期)

洪塬村位于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东10公里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该墓22为竖穴土坑,北、西两面有熟土二层台,东面无,南面因破坏不知有无。墓主头向南,屈肢,一棺一椁,棺底有朱砂,随葬有鼎3、甗1、小铜圈1等青铜器,以及陶壶1、罐3,石圭1

洪塬墓地位处春秋早期武公所都的平阳附近,东有秦家沟、西有西高泉两春秋秦墓地,可能与平阳都存在联系23。墓主为士一级的贵族,他遵从秦的礼治,使用秦式器物,却在头向、葬式上反映了自身的异族渊源,与秦宗室并非一系,这自然是一种文化传播现象。

 

(七)大堡子山M25(春秋中期)

大堡子山位于今礼县县城东约13公里的西汉水北岸,南端山梁突出前伸,在西汉水谷地形成狭窄的卡口,可扼守东西交通,位置十分险要。此处是春秋早期的秦君陵园,发现有中字型大墓2座、车马坑224,还有夯土城墙、建筑基址、祭祀遗址、文化层堆积,以及400余座东周时期的中小型墓葬。这些墓葬大部分被盗,除了两座中字型大墓外,考古工作者还发掘了中小型墓18座,其中的M25位于东城墙之外的墓葬区。

M25形制为平面略呈梯形的竖穴土坑,有二层台,南侧偏东处有壁龛,内有动物骨头,一椁一棺,椁上有殉狗1,下有朱砂,底部有椭圆形腰坑,殉狗1只;棺上有石圭片多件、石璧2、石锛1;墓主头西面南,仰身屈肢,颈部两侧各有玉玦1,口含玉蝉1,头部西侧有较多的小石圭片,头部左侧有青铜短剑1,顶端有铜虎1。椁西端有头箱,内有随葬品包括铜鼎3、盂1、甗1,以及陶罐6、豆1,另有漆器6,不辨器形。墓内共有铜、玉石、陶器等163件。墓的年代在春秋中期。

M25从形制、头向、葬式以及器物来看,都与普通的春秋贵族墓无别。从葬式看,主人与秦并非同族,而应是秦之异姓,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腰坑殉狗,二是三件鼎的形制可分两式,并非列鼎,明显有拼凑的痕迹,这其实反映了墓主学习秦礼制的意图,反映了秦文化向境内异族的传播。

 

(八)秦家沟墓地(春秋中期)

秦家沟墓地25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旧称宝鸡县)阳平镇西北约2.5公里的秦家沟村,共发现5座墓,M12位于村之西北,M3—5在村东北,相距约1.5公里,从位置、墓向、随葬器物风格及年代来看,M1M2与其余三座墓不在一起,并不能算作一个墓地,墓主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人群。

M1为南北向的竖穴土坑墓,长4.1米、宽2.1米、深1.1米,一棺一椁,椁盖上有铜饰6组和铜铃6,并放置玉圭1,椁上夯土中有随葬狗1,墓主仰身屈肢,头南面东,口含玉玦2,骨架上及周围有朱砂一层,厚约0.002米。随葬器物大部分放置在头顶部棺椁之间,计有铜鼎3、簋4、方壶2、盘1、匜1、铃1、马衔1、车辖1、 1;玉凿1、环1、玦1、珠1;玛瑙珠2;骨质的管1、环1等。

M2也为南北向的竖穴土坑墓,有夯土二层台,陪葬有鼎3、簋4、方壶2、盘1、匜1等铜器。

秦家沟M1M2两座墓,与其他三座M3—5不同(其中M5葬式不明),墓主头向南而屈肢,不是后者的头向西,也并非边家庄墓地那样是直肢,所以不会是周余民,而应是归顺秦之戎狄人士,墓地葬俗与器物所表现的秦文化特质,也反映了异姓贵族向秦上层文化的学习过程。

 

(九)毛家坪M2059M2058M1049(春秋中晚期)

毛家坪位于甘谷县西约25公里的渭水上游,是秦文化重要遗址之一26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等单位曾经发掘272012年后,考古工作者又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共发现墓葬千余座,墓地位于居址之南,以一条自然的冲沟分为沟西和沟东两个部分。沟西区有墓葬300余座,已发掘的高级别墓葬有M2059M2058等。此两墓皆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2059墓口长5.2米、宽2.8米,深12.5米,四壁有5个壁龛,殉人6,为51男,殉人均有棺,有少量随葬品。墓主一椁两棺,椁内西部为头箱,随葬有青铜鼎5、簋4、方壶2、盘1、匜1、甗1,陶器大喇叭口罐6、小罐7等。墓主为男性,头向西,仰身微屈,棺内身旁出铜戈3、短剑2,其中紧贴人骨右臂的一件戈,胡部有秦公作子车用等铭文,其余锈蚀不易辨识。M2059年代在春秋中期,并附有车马坑K201M2058墓主拥有一棺一椁,西侧棺椁之间随葬有鼎3、簋4、方壶2、甗、匜、盘、盂各1,陶器8,包括喇叭口罐4、小罐4,以及漆木器、石圭、陶圭等,西侧二层台上殉一女性,墓主为男性,仰身屈肢,也有附属车马坑K203,内车310,以及戈、矛、弓、箭等兵器以及策等马器,墓的年代在春秋晚期。

沟东区墓葬有700余座,发掘的M1049,也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棺一椁,椁盖板上有殉狗和石圭,椁底有腰坑,棺椁之间出土有铜鼎3、甗1、戈1、斧1,墓主头向西,仰身屈肢,墓的年代在春秋晚期。

毛家坪墓地的年代从西周中期延续到战国,笔者认为,毛家坪应是秦春秋早期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初县之冀的所在,M2059为五鼎墓,属于大夫一级,很可能是冀地长官。这里的人群,自是以冀戎为主,随葬的兵器说明他们不但有守边之任,也有贡献其他实物、力役之苦,如沟东区墓葬等级较低,人骨检测也说明这里的人们生前可能从事辛苦的劳作28

 

这三座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头向西的屈肢葬,因此不可能是嬴姓的秦人宗室,而应是秦之异族,其本身就是冀戎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国语·晋语四》说晋文公自秦归晋,设官分职,使异姓之能,掌其远官,韦注远官即县鄙之官,与中官(内官)、近官(朝廷之官)相对,秦的情况可能类似。上述秦初县之四地,与景家庄一样,都是秦之边鄙之地,镇守这些地方的应多是秦之异姓贵族。春秋时期,这些贵族被征服后,进入到秦之统治阶层,当然也对秦礼制进行学习和模仿,以符合自己的贵族身份。从头向、器物、殉人、车马随葬、M1049所拥有腰坑等方面来看都是如此,这自然反映了秦文化向异族的传播。

 

(十)孙家南头M161(春秋晚期)

孙家南头位于陕西凤翔县西南大约15公里的千河东岸的台地上,扼守先秦水陆交通的要道,东依凤翔塬,北为灵山山地,是著名的秦人祭天之处鄜畤之所在。墓地除了西周墓葬外,还有春秋秦墓91座,车坑3座,马坑1座。此处所举的M161,并不是平面面积最大的一座,属于6座铜器墓之一。比M161更大的M191M126M160三座墓级别最高,其中M191M126都随葬5鼎,M169随葬3鼎。M126葬式不明,其余两座墓主为直肢葬。M191有腰坑,M126M169无腰坑。最大的M191,长方形竖穴土坑,方向265°,带二层台,靠近底部有壁龛,内有殉人,墓底有腰坑,墓主享两椁一棺,头西向而直肢,出有列鼎54,以及兵器戈1,陶器5,铁剑1,玉、石、骨器32,墓的东南方向有车马坑。M126M169两墓情况与M191基本类似。

M161属于出土青铜器较少的另3座铜器墓之一,竖穴土坑,方向210°,长4.3米、宽2.1米、深3.8米,墓底有熟土二层台,一棺一椁,椁内西端有头箱,随葬品多置于此。墓主头西面南,仰身屈肢,南侧壁龛内有一殉人,头东,屈肢,无葬具。墓室西北角殉狗1,头箱西南角有牛骨。出土铜器9件,计有鼎2,铃5,带钩1,削1。陶器9件,有鼎1,壶2、罐5(喇叭口2),鬲1。另有石质的圭、环、贝以及玉环等器。

M161墓主为屈肢,随葬三鼎二壶,值得注意的是三鼎的形制、质地不同,为二铜一陶,可以看出埋葬者为凑足三鼎数目的努力,与西山M2003类似,不过此墓墓主学习的应该是秦;而西山M2003的墓主学习的对象则是周。除此之外,还殉葬一人,推测墓主应为士一级的异姓贵族。墓的年代大致在春秋晚期,作为秦的有身份的异姓人士,此墓中并不随葬兵器,墓主可能是为秦服务的行政人员,由于某种原因获得了较高的身份地位(有可能是M191的属下或家臣),所以亦为秦人,从葬俗以及随葬器物中就可以看出,墓主对秦上层文化的遵从、模仿和学习的事实。

 

(十一)大堡子山M1(春秋晚期)

此墓的形制为竖穴土坑,南北向而偏西,有熟土二层台,一棺一椁,椁盖板上随葬木车1辆,墓底有腰坑(中有殉狗?1)。随葬器物有铜鼎3、甗1、铜柄铁剑1、马衔2、镞4、铃5,以及贝壳、玉玦2、石圭1、骨器2、鹿角1、玉饰2。墓主头朝南,下肢似是直肢29,并且随葬甘宁地区戎狄常见的三叉格剑30,因此推测主人应为秦之异族。

如上文言,大堡子山除了两座秦公墓外,还有中小型墓葬400余座,大部分分布在山城东北的山坡上,从葬式看,既有屈肢,也有直肢31,推测这些墓葬的主人,自然是秦人宗族和异族人士并存。以中小型墓葬与主墓的接近程度判断,其主人应是秦君身边的侍卫或近臣,而M1的主人与M25的主人一样,同是秦之异族,但应有着不同的族群来源,犹如《周礼·师氏》所记捍御王身的四夷之隶一样32,来自不同的异族。M1的主人头向与秦宗室贵族不似,却使用秦式礼器,并有腰坑的存在,作为秦君身边的人员,自然有学习的条件而使用秦文化了。

 

(未完)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3

  • 上一篇文章: 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3

  • 下一篇文章: 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1
  •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Copyright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8000j网(八千家)
    声明:本网站文章、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电函后3日内删除。
    电话:0917-15309175008 E-mail:8000j@163.com
    八千里路云和月,让爱有个家!——八千家(800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