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信息
       宝鸡楼市
       二手房行情
       租赁行情
       商品住宅日成交
       预售许可证
    重点房源推介
    政策法律
    全国人大
    国务院
       行政法规
       国发国办文件
    部委规章文件
       住建部规章
       住建部文件
       财政税务局
       其它部委及法院
    省级法规及文件
    市级文件
       市政府文件
       市级部门文件
    证券法律政策
    专题报道
       经验分享
       资料分享
       股票知识
       健康保健
    加盟八千家
       加盟八千家
       经纪人天地
   
   当前位置--八千家资讯--经验分享--正文

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3
    您访问8000j·宝鸡房地产网    录入:绿叶 时间:2018-05-12 17:10:29  点击数:1975    

二、秦墓中异例的文化与族群意义

 

以上我们主要以春秋秦墓墓主头向、葬式的差别,列举了秦墓中的一些异例,来说明秦文化的传播现象。之所以称之为异例,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春秋秦墓中最为流行的葬俗,第一种即最上层嬴秦宗族所拥有的直肢葬、头西向、带腰坑、有殉人、随葬铜礼器、有车马坑(部分)等葬俗;第二种即屈肢、头西向的葬俗,乃嬴秦宗族之外大量的秦人所使用的一种葬俗,人群分布更为广泛,是中下层秦人的主流葬俗。异例都不合于上述两种流行葬俗,或是葬式,或是头向,还保留着自身原来的传统,与秦不同。某些器物(例如短剑)也是如此,也可体现墓主原来的族属。另外,本文所收集的例证,都是三鼎以上的铜礼器墓,其主人应是有身份的异姓人物,而对仿铜陶礼器、日用陶器等可以说明本文观点的例证并未涉及,后两者所代表的应是身份更低的异姓。

秦人在西周中期因为周室养马有功始被封于秦(今陕西宝鸡市东),西周晚期在为周伐戎的过程中逐渐崛起,其首领由大夫而西垂大夫,最后在春秋初年被封为诸侯,名义上拥有岐西之地(今关中西部以西至陇东南),政治重心也从陇东南东迁到关中一带。秦人的形成,就从西周中期被封于秦开始,其开始必定是嬴秦宗族为核心,然后融汇了西北戎狄(应主要是西戎)、周余民等族群逐步形成的。

与秦人的崛起相应,秦文化也是在西周中晚期萌芽、春秋早期开始确立的。不过,从理论上来说,西周后期的秦文化即使存在,其主人总归还是周之臣属,故不可能表现出十分明显的个性,最多可算作周文化的一些地方特征而已。所以,西周后期只能是秦文化的萌芽期。进入春秋之后,秦文化的特征才得以较迅速的形成。因为主流的文化因素总是以上层主观的提倡开始,然后才向社会的其他阶层稀释,最终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即使原来就有的一些因素也是如此,即主观强调的结果。嬴秦上层在获封为诸侯之后,需要有证明自身社会与族群身份的文化标志,这是秦文化在春秋早期形成的基本动力,秦式的礼器、车马制度、葬俗等的形成,都可由社会与族群两方面的原因得以解释。

秦人的构成具有历史阶段性。西周时期,也有不同的人士进入其中,但须知此时的秦人,也是周王室之下的臣民,所以此时的秦人,主要就是指嬴秦宗族一支,这是构成秦人的基础,嬴秦宗族因此可以称作秦人本体。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入的戎狄(主要是西戎)、中原人士(如周余民、山东新民等),构成了西周至于秦亡不同阶段内涵有差异的秦人,并在文化上有所体现。根据人类学族群理论,文化因素与共同的祖先历史传说,作为构成一个具有民族意义的族群的基本要素,是秦人上层强调自己族群身份的标志,那些想进入到秦人之中的异族,自然也要加以模仿和学习,以便获得秦人的身份,本文所论证的,其实是秦人形成的具体过程和历史,只是采用了文化的视角而已。

本文中异例的年代,集中在春秋时代,族属则可划分为两部分:一是西北戎狄的墓葬,属于这类人群的墓葬有西山M1027、户县宋村M3、西高泉M1、景家庄M1、毛家坪M2059M2058M1049、大堡子山M25、孙家南头M161、大堡子山M1等;二是周余民墓葬,包括户县南关74HNM182HNM1、陇县边家庄M1M5、洪塬村M1、秦家沟M1M2等。

本属于戎狄异例墓葬,年代贯穿于整个春秋时代,这与秦和戎狄长期密切的关系、后者在春秋时代大规模进入到秦人之中的事实是吻合的。西周晚期春秋早期秦人伐戎,春秋中期以后大规模霸西戎,因此不断有戎人融入到秦人之中。本属于周余民的墓葬,年代集中在春秋早中期,也与《秦本纪》等所记载的历史阶段相合:春秋早期自文公从西犬丘(今甘肃礼县)徙都于关中西部宝鸡一带的汧渭之会,随后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至于春秋中期穆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灭掉梁、芮,此后并无大规模的吸纳周余民的行为33,此类异例年代集中于春秋早中期,也是理所当然的。秦墓中异例,无论属于戎狄,还是周余民,理论上都应在这些人群新近进入到秦人之中时才能发生,若发生时间既久,则完全融入到秦文化之中,所谓异例就不会存在了,例如圆顶山98LDM2、谭家村秦墓M24、益门村二号墓,就是如此。

此三座墓可反映戎狄进入到秦人之中的不同程度,想来周余民的情况,也当如此。从异例通例,我们可以通过文化因素,即秦文化共同体的形成,观察到秦本体之外人群融入到秦人之中的真切过程,这正是来源不同的族群进入到秦人之中的基本道路。

秦文化的传播,秦人对政治地位的追求与军事征服,显然是最主要的动力。文化的传播,可以促使异族间秦人认同的产生,这种认同反过来促使了文化的传播,最终使不同的人群形成了同质的秦人共同体。这种情况,可比拟三晋与狄、齐之于夷,甚至楚之于蛮越,四裔之民通过文化传播与同化的过程进入到华夏之中,这是中原文化与族群核心形成的必要环节。秦文化的传播虽属局部,但其重要意义,也因此不能忽视。

 

  

 

本文考察了秦墓葬中的一些异例,说明了春秋时代秦文化的传播过程。春秋早期,作为主流的嬴秦文化已经形成,其传播的对象,主要有西北戎人以及关中的周余民。这些人群通过使用秦文化,从而进入到秦人之中,最终促使了更加广泛的秦人的形成。在这个过程的背后,政治、军事力量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推手。若从一个更大的时空与族群范围来考察,这种传播此后在战国秦时期还有发生,并最终导致西北戎狄趋于消亡与新的秦人共同体的诞生。

 

注释

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西周晚期宣王赐庄公伐戎的兵马七千人,是令人瞩目的庞大人群,但是否、如何进入到秦人之中,现在尚无法明朗。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第48-5070-71页。赵丛苍、王志友、侯红伟:《礼县西山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0844日第2版;郭军涛:《礼县地区中小型秦墓的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6页。早秦文化联合考古队:《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东周墓葬发掘简报》,《文物》2008年第11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凤翔县博物馆:《陕西凤翔孙家南头春秋秦墓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4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凤翔县博物馆:《凤翔孙家南头》,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吴镇烽、尚志儒:《陕西凤翔八旗屯秦国墓地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三);陕西省雍城考古队:《一九八一年凤翔八旗屯墓地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5期。陕西省文管会秦墓发掘组:《陕西户县宋村春秋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75年第10期。滕铭予:《论秦墓中的直肢葬及相关问题》,《文物季刊》1997年第1期。曹发展:《陕西户县南关春秋秦墓清理记》,《文博》1989年第2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礼县博物馆:《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文物》2002年第2期;《礼县圆顶山98LDM22000LDM4春秋秦墓》,《文物》2005年第2期。1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韩城市文物旅游局:《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M27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6期。12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2年版,第131-140页。13宝鸡市博物馆、宝鸡县博物馆:《宝鸡县西高泉村春秋秦墓发掘记》,《文物》1980年第9期。14杜正胜:《周秦民族文化戎狄性的考察——兼论关中出土的北方式青铜器》,载于《周秦文明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07-536页。15陈洪:《中型秦墓墓主族属及身份探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和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6刘得祯、朱建唐:《甘肃灵台景家庄春秋墓》,《考古》1981年第4期。17如本地白草坡、姚家河、洞山、寺沟等地西周墓。见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刘得祯:《甘肃灵台两座西周墓》,《考古》1981年第11期;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灵台县文化馆:《甘肃灵台县两周墓葬》,《考古》1976年第1期。郑家洼M2头西向而有腰坑,年代在西周早期,与西周秦文化的关系值得注意。18甘肃省文物工作队、灵台县文化馆:《甘肃灵台县两周墓葬》,《考古》1976年第1期。密可能在西周中期以后由于北方的威胁而东迁河南,为新密。19尹盛平、张天恩:《陕西陇县边家庄一号春秋秦墓》,《考古与文物》1986年第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陇县边家庄五号春秋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1期。20Emma C.Bunker,Trudy S.kawmi,Katheryn M.Linduff,Wu En.Ancient Bronzes of the Eastern Eurasian Steppes from Arthur M.Sackler Collection.New York,1997,188-189,No.182.21张天恩:《边家庄春秋墓地与汧邑地望》,《文博》1990年第5期。22王志友、董卫剑:《陕西宝鸡市洪塬村一号春秋秦墓》,《考古》2008年第4期。23按照《史记·秦本纪》的记载,献公二年至武公末年平阳为秦都,凡36年(公元前714—678年),次子德公继位而徙都雍,长子白封平阳。24戴春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关问题》,《文物》2000年第5期;礼县博物馆、礼县西垂文化研究会:《秦西垂陵区》,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25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屈鸿钧执笔):《陕西宝鸡县阳平镇秦家沟秦墓发掘记》,《考古》1965年第7期。26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梁云、侯红伟执笔):《早期秦文化研究的又一突破:2014年甘肃毛家坪遗址发掘丰富了周代秦文化内涵》,《中国文物报》20141114日第1版。27甘肃省文物工作队、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3期。28洪秀媛:《甘肃毛家坪沟东墓葬区出土人骨的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20页。29原报告中文字对葬式与腰坑表述不清,只在线图有所表达。30杨建华:《三叉式护手剑与中国西部文化交流的过程》,《考古》2010年第4期。相关资料统计可参杨文。另外,近年发现的春秋中晚期战国早期漳县墩坪西戎(可能是文献中的  戎)墓地,也有三叉式剑存在。参见杨月光、毛瑞林:《甘肃漳县墩坪遗址发现春秋战国戎人墓地》,《中国文物报》2015619日第8版。31戴春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关问题》,《文物》2000年第5期。32《周礼·师氏》: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朝在野外,则守内列。”33梁、芮两国在今关中东部韩城一带,本为周之诸侯,对秦也当属于周余民

(完)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2017年第3

 

  • 上一篇文章: 周秦文化的交汇带

  • 下一篇文章: 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2
  •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Copyright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8000j网(八千家)
    声明:本网站文章、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电函后3日内删除。
    电话:0917-15309175008 E-mail:8000j@163.com
      八千家(8000j)网已经向网民服务 19 年56 个月,即共7201 天6 小时3分48 秒
    八千里路云和月,让爱有个家!——八千家(800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