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千家资讯--租赁行情--正文

房价被扼住了喉咙,房地产要变天了?
    来源:8000j·宝鸡房地产网 时间:2018-08-13 08:26:25    点击数:1115    录入:孔莉

 

  房价被扼住了喉咙,房地产要变天了?

 

来源: 地产风声(fangshi488),作者:内幕君,转载已获授权,

房地产市场动荡不平的时候,已经有人卖出了「首富」。

2018年福布斯富豪榜上,李嘉诚以360亿美元(约合2817亿港元)蝉联香港首富,这多亏了前些年在国内套现的大量资产。

李嘉诚从2013年起就开始大量抛售国内项目,有人疑惑为何李嘉诚过早全身而退,如果等到2018年再脱手,起码可以多挣几百亿。

查理芒格说:伟大的投资需要迟来的满足感

李嘉诚这一辈子的商业经历,从来都是能在最低点买入,并非都是最高点卖出,但绝对是最合适的点卖出。

如今国内的市场云谲波诡,李嘉诚如果延迟到今日抛售,有没有人会高价接盘先不说,还会错过许多优质收购项目。

曾经看不懂大佬的手腕,如今拍手叫好。的确,房地产要变天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果命运扼住了你的咽喉,你就挠命运的胳肢窝。

1

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说:“中国现在有两颗「炸弹」,一颗是房地产泡沫,另一颗则是地方债。任何一颗要爆炸对中国经济都是摧毁性的。”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处境下,国家按捺不住了,采取了各种大手笔维稳、救市,排除隐患。

7月31日,年中最重要的国家会议落下帷幕,稳字当道,房地产部分的73字,可谓字字珠玑。

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这次会议确定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基建大发展,但是房市却要加紧调控。以前都是「坚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去掉「过快」两次后,内涵有天壤之别。

房价涨一分一毛都是不允许的?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基于板块轮动的理论来看,目前一二线都已逐渐降温,三线城市在棚改政策变动的影响下火爆现象昙花一现,预计下半年全国楼市很可能全面降温

会议当天,深圳便出台了加码调控政策:新购房三年限售、企业限购住房、离婚后两年购房首付不低于70%。毋庸置疑,其他城市也将会陆陆续续加码调控。

但是这条维稳的道路上仍崎岖坎坷,就像调控第一年没大力管控就明着涨,第二年限价了就变相抬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开发商做不到

2

人们天天抱怨的高房价,这次终于要被死死的扼住了,可是人们对这个突如其来的严肃有点有足无措。

毕竟刚听到放水的利好消息,如今还怎么能管得住房价?

要知道消费需求已经出现逆转,居民的杠杆居高不下,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此时的放水是为了挽救三驾马车,加上严厉的楼市调控,不让流入楼市,流入实体经济,从而刺激经济健康增长。

现在炒房客因限购已无法进入楼市,加上限售的枷锁,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高位调仓,否则一旦房产税加速出台,又要「大出血」。


而对于刚需客,要么急需买定离手,要么观望不敢买房。毕竟听说房价要被扼住也就不急了,加上宽松的财政政策引发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真掏空钱包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在这种情况下,房价是否会下降?

现在中国人85%都是有房产的,如果我有一套200W的房子,房子涨了50W,我愿意花10W去旅游;反过来,如果我的房子跌了50W,我肯定不愿意去了。

这便是财富效应,所以实际上谁都不希望房价下跌,毕竟房地产还是最后的杀手锏,要好生圈养。

如今买房获取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可却是应对通货膨胀和产能过剩的好投资渠道。

3

作为对政策敏感性更高、资金逐利性更强的投资渠道,地产股跌跌不休

从1月至今,地产股连续大幅下跌超20%,市值蒸发超万亿元,特别是几家龙头房企,大部分市值跌幅超千亿。

与股价相反的是房企的销售业绩屡创新高,在这种背景下,房企纷纷发起回购或增持,为了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和表达房企对其长远前景充满信心。

真遏制住了房价,房企和地方政府都会同时有压力。房企的负债率已经达到10年来最高值,调控趋严进而影响销售,如何回款再买地?

开发商急了,地方政府也会跟着急啊!努力搞基建可是要花大钱的,本身债务就不少,入不敷出可受不了,所以绝不会自断后路。

资本市场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

因此下半年,房企可能会加快推盘节奏,即使在限价政策下想捂盘惜售的盘子也会陆续放出。不仅释放了大量的供给,房企也能快速回笼资金。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李嘉诚一般有长远的投资眼光。在房企利润增长不断放缓中,很多房企早就转型跨界、有的房企选择快周转圈地、有的房企则歇下来喘口气。

澎湃新闻报道碧桂园目前便正在放缓扩张的步伐,在暂缓三四线城市全覆盖战略同时,还暂缓投资拿地。可以看出碧桂园受到了政策和监管的打击力度不小。

据了解,目前已有超过1/3的百强房企转型进入到文旅地产;恒大为了快速布局新能源汽车,斥资近70亿港元接盘了贾跃亭的FF;连万科也宣称不再是地产公司,并表示各地公司要把“地产”两个字拿掉,这说明房企的确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了……

炒房客与开发商春暖花开的日子已经逝去,迎来的是雁过留声的秋天,是时候放下名利之心,好好做事业做项目。

4

我们无法像李嘉诚能在最低位买入,最适合的价位抛出。但当政策复杂时,更要讲究投资有道

对于此时大家肯定都想知道,这样格局的下半场是否能上车?尤其是在明显放水的背景下。

上文已经提及到,受政策的影响,炒房客会恐慌逃窜,刚需者的利益会受到一定的保障;同时开发商也会放开推盘加速回款;政府也会陆续推出保障性住房和共有产权房,来同时维持供需平衡,部分城市房价短期内回调,楼市会更加理性。

而单纯靠基建拉动投资,必然会导致短期的高赤字,这是一种典型凯恩斯主义手法,所以这必定不是长久之计。长期来看,楼市这个最大的「蓄水池」终究会成为政府的一把利剑,遏制房价不会持续太久。

并且低价供应地和稀缺地块一定是有限且不可再生的,那么等到后面买房人可能买到的就是更偏更荒凉的地段了。

既然政策的初衷从来不是制造楼市拐点,那么调控下的楼市微幅波动,便是买房的好时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有价值的中心区域、学区房、交通枢纽地段的抗跌性和升值空间显露。

新房市场收到政府管控限价就是赚到,二手房市场的议价空间更大,这绝对是对刚需者和改善者的利好。

经济扑朔迷离,投资仍需谨慎。房企如此,买房人亦是如此。

  • 上一篇文章: 不要迷信房地产对经济拉动作用

  • 下一篇文章: “这辈子最失败的就是去厦门炒房!”
  • 发表评论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