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要打印的文件是:2005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6年发展展望
|
|
|
2005年经济运行分析及2006年发展展望
作者:佚名 转贴自:宝鸡市人民政府究室 点击数:1668
2005年是“十五” 计划的最后一年。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四市”建设和创建“两个最佳”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增长快、效益好、活力强的良好发展态势,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城市第78位。
一、2005年经济运行情况
预计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80亿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13%。今年的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增长速度快。截止11月,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62.39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62.39亿元,同比增长29.4%,实现增加值124.66亿元,同比增长22.5%;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0.37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23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2472万美元,同比增长26.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19.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5%;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4.35亿元,比年初增长19.1%。
2、经济效益好、活力强。主要表现在: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6.0%,比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55.17亿元,同比增长27.3%;实现利税总额31.77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实现利润9.89亿元,同比增长47.5%。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200元,同比增长8.4%。从全市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非公经济充满活力,跨入了中国品牌经济城市行列。
3、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3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国有投资完成80.9亿元,同比增长19.9%;民间投资完成85.1亿元,同比增长38.0%。金陵河、清姜河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眉太公路、炎帝广场、天然气储气罐工程、宝鸡石油机械厂泥浆泵生产线、宝鸡机床厂高新产业园、龙钢集团红光钢铁有限公司钢冶炼二期工程、金德工业园以及陈仓大道、新福路、姜眉公路、福谭大桥、卧龙寺大桥、人畜饮水工程、农村公路工程等40多个项目先后建成或投产。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同比增长25%。 4、价格运行平稳。截止11月底,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9%,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9%。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价格分别上涨1.6%、1.9%、4.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6.7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6.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0.2%。 总体来看,今年整体价格运行平稳。 从全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全市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好于预期,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仍然处于主要力量,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的作用有限。二是工业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主导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不高。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增幅稍有回落,亏损企业的亏损额有所上升。三是农业主导产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带动作用不明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四是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项目、产业项目较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后劲不足。五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综合实力普遍不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在明年认真加以克服。
二、2006年宝鸡经济发展预测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006年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主要是:原油价格波动、世界性的房地产泡沫,以及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和自然灾害。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如果继续大幅攀升,将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明显不利的影响。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分析看,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总体向好,体制和政策环境将更加有利于经济协调较快发展,明年我国经济仍将会保持8%以上的快速增长水平。要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体制方面,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在政府机制、财税、投融资、要素市场、垄断部门和服务领域的改革力度,以确保为2006年乃至整个“十一五”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一个宽松而良好的环境;政策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坚持“双稳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前提下,调整的可能性较大,一方面要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使内需增长后劲充足,以保持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出现的新问题,采取灵活的微调措施,使经济在短期和中长期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目标。同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政策上将更加强调经济与社会、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城市及乡村各收入群体之间的协调发展等等。此外,农村经济政策在保持稳定不变的前提下,明年还将会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如减免农村学杂费,加强对农村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的投入等,以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看:由于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品市场上)有加大的趋势,投资在保持合理规模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限制一些行业和高污染,高消耗,高能耗的新开工项目,投资整个规模会有所回落,但回落的幅度不大;明年我国仍处于入世后过渡期,今年纺织品贸易摩擦,所引发的种种争端,预示着今后商品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入世效应将真正减退。加之受国际油价、国家出口退税率调整等一些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出口以及利用外资增长将会构成一定压力,但在占我国出口企业50%的外商在华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拉动下,出口还会保持一个较好的增长。因此,投资和出口明年仍然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减速可能给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家将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消费加快增长。明年消费将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亮点,有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到由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的转折点。国家将会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消费。
总体来看,2006年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总体向好,将为明年及 “十一五”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我们认为,2006年我市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是:在国家宏观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的推动下,投资、消费拉动将促使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工业和产业项目投资的增长仍然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出口将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高新区、蔡家坡经济经济技术区和六个工业基地,城镇经济的带动作用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将进一步显现。初步预测,明年我市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2%;全市财税总收入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 2006年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因此,国家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稳定粮食生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的投资将会有大的增加,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0亿元左右,增长6%。第二产业在工业生产的支撑下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产业集群将有新的进展。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第三产业在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房地产业的推动下,发展速度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对策建议
2006年,我们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把握机遇,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妥善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就必然能使我市经济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态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1、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引进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扶持老牛面粉、爱姆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契约关系、股份合作等形式,推进农产品订单生产。加快建设一批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围绕蒙牛入驻宝鸡,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出台进口良种奶牛补助贴息办法,大规模上一批养殖小区,加快奶牛总量扩张,形成渭河南岸百公里畜牧产业带。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单纯的产品结构调整向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全面优化转变。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抓好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优质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保护和开发利用名、特、优品种。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推行“科技入户”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搞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增加新增财力投向农村的比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综合生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基层人才建设。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未改制企业或改制不到位企业的改革工作,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抓好企业债务重组工作,解决企业的债务问题。做好省属企业划转我市管理移交工作,加大对部省属企业改革的支持、协调力度,促进市域内存量国有资产发挥更大效益。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一批新的产业项目。积极做好煤变油项目的前期工作。研究制定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出台吸引各类生产要素集聚的优惠政策,加强产业引导和资源整合,培育壮大有较强衍生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关键企业,着力引导协作配套企业和关联项目向园区集中,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努力把我市打造成汽车及零部件、机床工具、石油装备、电力电子设备、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烟酒食品制造、水泥及新型建材、制药等八大产业基地。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鼓励、扶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中小企业,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使一批民营企业成为宝鸡市工业经济的生力军。
3、以旅游名市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理顺法门寺、钓鱼台和关山草原旅游管理体制。抓好法门寺合十舍利塔、太白山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旅游景点的服务功能,提高旅游业整体水平。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发挥宝鸡区位优势,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培育和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形成方便快捷的现代物流网络,把我市建成陕甘川宁四省毗邻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商贸、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集中力量培育经二路商业核心区,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形成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加强政府、金融部门与企业的沟通合作,鼓励银行支持优势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利用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改造提升餐饮、商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法律、会计、审计、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租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完善房地产市场及其配套服务体系,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大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搞活二手房交易。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努力扩大消费。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制定发展循环经济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重点抓好高新区和凤翔常青工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试点。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的资源协作利用,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推动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抓好热电联产、建筑节能、余热利用、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等工作,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大力推广中水利用,加大土地保护和复垦力度。强化节约意识,大力倡导环保节能和绿色消费,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对水泥、小冶炼及焦化等行业的烟尘、粉尘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活动,不断巩固提高“创模”成果。加快建设绿色宝鸡,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沿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沿河流、渠道、村庄及周边等“四沿”区域全面绿化美化,初步形成南北两山绿色屏障,渭河川塬绿色走廊,骨架完整的农田林网,纵横交错的道路、水系绿色网络,生态型重点城镇点缀的绿色宝鸡构架。
5、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加快渭滨大道、代家湾渭河大桥等道路、桥梁的建设进度,改造城市小道路,进一步完善宝鸡大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加快市区供水、供热等管网改扩建、天然气利用二期等工程,加大南山北坡绿化和生态公园、市政广场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按照以“三集中”推进“三化”的思路,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继续加大对县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县区发挥优势,各显其能,在竞争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壮大实力,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功能布局,规范土地配置,提高小城镇产业聚集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镇聚集。坚持城乡联动和城镇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产业集聚、功能互补、快捷便利的区域城镇体系。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重点,以凤县率先脱贫为示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改善贫困地区水、电、路等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大移民搬迁工作力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特困户救助制度,积极推行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工作,建立贫困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健全全市招商引资网络体系和动态管理项目库,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加强对招商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准备。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集群招商、产业招商,建立与知名商会和知名企业的沟通机制,着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来宝投资。拓展招商领域,引导更多外资投向能源、交通、城市供排水、垃圾处理及旅游、卫生、教育等行业。加强跟踪协调,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继续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积极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以环境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宝投资兴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大厅职能,加快“企业设立一条龙、项目建设一条龙”两个服务体系建设,引入网上申报和审批等先进手段,提高现场办结率。认真处理外商投诉,严肃查处干扰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加快“两区六基地”发展步伐,完善新区二期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三期规划编制评审,抓好蒙牛乳业工业园、宝鸡卷烟厂搬迁、长岭纺电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蔡家坡管理体制,创新内部运行机制,抓紧制定蔡五地区建设详规,制定更加优惠的支持政策,使其有更多的财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六个工业基地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使其成为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产业聚集区和推进县域工业化的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