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上市公司见证中国经济腾飞故事

上市公司见证中国经济腾飞故事

作者:佚名    转贴自:8000j·宝鸡房地产网    点击数:232


上市公司见证中国经济腾飞故事

中国基金报记者 邵好

 

    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十几亿庞大的人口,我们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用75年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回顾峥嵘岁月,资本市场跳动的脉搏与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同频共振,上市公司成长的步伐与中国产业调整跃升交相辉映。从白手起家到全球第二,从轻工商贸到硬核科技,从精耕国内到放眼海外,茁壮成长的中国力量书写着举世瞩目的盛世华章。

从白手起家到全球第二

    1954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汇聚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打桩轰鸣声中,中国有了自己的“乌拉尔重机厂”——中国一重。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国一重参与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贡献了中国第一炉铁水、第一炉钢水等一系列“第一”。2010年,中国一重将股份公司推向资本市场,从此开启了新的征程。中国一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样本:因时代而生,因时代而兴,在与资本市场结缘之后,如虎添翼开启新的篇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资本市场才进入大众视野,而当历史的闸门缓缓打开,时代的潮水带着所有人奔涌向前。1984年11月的一天上午,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门口摆出一张桌子,上面放着钱箱、票箱,不时有人前来交钱买股。到了午后,这个临时摊位撤去。新中国第一只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由此诞生。两年后,邓小平会见以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为团长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代表团。在接受客人赠送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张后,邓小平将一张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回赠给客人。

 

    国际社会因此发出了“中国与股市握手”的惊呼。从那时起,社会开始知晓、了解股票,一批又一批企业相继奔向资本市场,演绎出一个个中国经济成长故事。1987年,电真空作为第一家试行股份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向社会发行A股股票,国企上市破茧。1988年4月,深圳证券公司成立,深发展成为新中国第一只真正意义上挂牌流通的股票。1990年12月19日,8家公司的股票(俗称“老八股”)在上交所挂牌交易,上市公司方阵雏形显现。“老八股”的上市,翻开了新中国资本市场的篇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产业迭代的浪潮,A股市场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成长之路,A 股公司数量在 2000年、2010年、2016年、2020年及2022年分别突破1000家、2000家、3000家、4000家及5000家大关。如今,A股市场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总市值超过80万亿元。A股上市公司的营收规模相当于我国GDP的60%,超过“半壁江山”,百余家公司跻身“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的成长,正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缩影。开国大典上,参与阅兵的飞行编队一共只有17架飞机。为了飞出气势,这支“万国牌”飞行队,不得已绕回来再飞一圈。小到火柴、螺丝钉,大到飞机、汽车,那时的中国,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这是共和国起步时的贫寒“家底”。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20 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经济总量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2023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升至 17%左右。2013年至202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其中,工业经济跨越式增长,制造业大国地位稳固。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稳居世界首位,2022 年占全世界比重为 30.2%,成为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这一个个“第一”“第二”,充分印证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

从轻工商贸到硬核科技

    回望资本市场发展和上市公司成长,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脉络愈发清晰。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极为薄弱,农业在经济中占比最高。如今,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服务业增加值占据GDP的“半壁江山”。在主要科技领域、现代新兴产业,中国亦居于重要地位。观察资本市场,产业跃升的路径更加精彩。从20世纪90年代的商贸流通到本世纪初的“五朵金花”,从 2007 年的周期金融蓝筹股到 2015 年的互联网、2019 年后的科创浪潮,中国经济结构日新月异,资本市场折射着每个时期的亮色。以国民经济支柱钢铁行业为例,从 2000 年开始,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金效率开始由负转正,说明此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创造的平均价值高于全社会所有行业创造的平均价值,并且在2004年达到价值创造的最高水平,同时,带动钢铁行业在当时全社会所有行业中排名第四位。对比A股市场,1999年和2000年,正值武钢股份、首钢股份以及宝钢股份上市,而在此之前,鞍钢股份、大冶特钢、本钢板材、太钢不锈等上市。钢铁板块在资本市场的壮大,有力地提升了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长期来看,食品饮料行业和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成为亮点。这两个行业上市公司的资金效率较长时间为正且名列前茅,并带动其所处行业在全社会所有行业中也名列前茅。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由此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正式从轻工业时代向重工业时代跨越,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大发展,钢铁、电力、石化、汽车和银行等行业的业绩大幅增长。相应地,A股也在2003年到2004年迎来著名的“五朵金花”绽放行情。国企乘势而上的同时,民企对资本也愈发渴求。2004年5月17日,中小板领到“准生证”。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在深圳鸣钟上市。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渐成型,为更多企业插上资本的翅膀。互联网热潮始于2015年。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腾讯CEO马化腾带来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呼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互联网+”热潮就此被点燃,在“触网即涨停”的示范效应下,一批又一批的公司开始拥抱互联网,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地产、互联网+金融……各种新主题层出不穷,一批互联网龙头股价一飞冲天。喧嚣之中,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在 A 股落地生根。例如,东方财富网上市前主业是财经新媒体,上市后迅速发展,通过一系列并购运作,迅速蜕变成一家颇具实力的金融服务平台公司。“在 2015 年前后,A 股市场并购重组浪潮大部分都与新经济、新产业相关,尤其是互联网、新能源及人工智能,都备受产业资本及二级市场投资者青睐。”有投行人士指出,这一方面是由于钢铁、有色等传统行业陷入了行业大周期寻底阶段,另一方面亦反映了那时A股IPO通道对新经济的开放度有待扩大。2018年11月,“科创板”的名字在黄浦江畔响起,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硬核科技创新时代。过去5年多,科创板接纳了五百余家上市公司,首发募资总额超过9000亿元,总市值逾5万亿元。这一为国家动能切换而生的资本板块,已成为我国“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2023 年,科创板公司交出了不俗的答卷: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研发投入合计达1561.2亿元,同比增长14.3%。这些公司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更重要的是,在科创板示范效应下,国内已形成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引导资本投入的有效循环。一大批“专精特新”科创企业加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连接产业链的“断点”、疏通“堵点”,为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进程提质增效。自2013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202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33278亿元,比1991年增长233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2023年达724万人年,比1991年增长9.7倍。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质加速,逐渐形成以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2023年末,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跃居世界首位,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

从精耕国内到出海冲浪

    老浦东有首民谣:“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民谣提到的“烂泥渡”,就在如今的“银城中路”,身处上海寸土寸金的核心区域——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0世纪90年代至今,上海浦东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也刻画出国内需求大爆发的场景。有房地产行业分析人士称,20世纪90年代正是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大跨越的时期,尤其是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直接利好当地企业。陆家嘴等一批上市房企募得巨资,推动了一批类似浦东这样的新区快速成长。回看 1990 年至 2010 年的 20 年,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市场中最亮眼的行业。以“中字头”为代表的一批国有大型企业上市快跑。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一举拔得股权再融资规模的头筹,而已被确立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以微弱差距屈居其后。此外,非银金融、钢铁、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均成为那一时段的明星行业。国内需求创造出市场明星的同时,中国经济也积极融入世界。2001 年 11 月 11 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从此,中国获得了共建共享全球产业链的机会。2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货物贸易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务贸易从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在此过程中,一批中国公司选择走出国门、布局海外。早在1996年就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先遣队的海尔,如今已是全球公认的“白电大王”。今年 6 月,谷歌(Google)公司与调研机构凯度(KANTAR)联合发布《2024年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海尔稳居十强。更令人振奋的是,以“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企业正将先进制造能力带到海外。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9.9%;体现产业配套和集成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2.8%,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56.6%;我国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增长9.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7个百分点。今年,中国企业出海的脚步仍在加快。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 3.8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84%,增速同比提升9.93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达10.98%,同比提升1.39个百分点。其中,比亚迪的电动汽车等产品已进入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投资建厂。在西班牙,目前备受海外市场关注的奇瑞汽车,将与一家当地公司合作,在巴塞罗那实行本地化生产。时间的刻度,标注历史坐标,昭示前进方向。新征程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国企业和上市公司势必将赓续前行,书写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