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1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1

作者:佚名    转贴自:8000j·宝鸡房地产网    点击数:5389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关于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工信部联装[2017]5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201746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社会资源的顺畅流通和生态文明的全面跃升。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战略机遇期。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在商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2016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

 

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突出贡献。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额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10%。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表现在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链条存在短板,创新体系仍需完善,国际品牌建设滞缓,企业实力亟待提升,产能过剩风险显现,商用车安全性能有待提高。巨大汽车保有量带来的能源、环保、交通等问题日益凸显。

 

(二)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变化

 

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深度变革。随着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汽车生产方式向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产业上下游关系更加紧密,生产资源实现全球高效配置,研发制造效率大幅提升,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将成为趋势。

 

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涌现。互联网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使得安全驾乘、便捷出行、移动办公、本地服务、娱乐休闲等需求充分释放,用户体验成为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社交圈对消费的导向作用逐渐增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老龄化和新生代用户比例持续提升,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主要方向。

 

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深刻调整。汽车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产业升级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发展中国家也在加紧布局,利用成本、市场等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中国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提速。产业边界趋模糊,互联网等新兴科技企业大举进入汽车行业。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竞合交融发展,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重塑。

 

(三)建设汽车强国具备较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有望成为抢占先机、赶超发展的突破口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互联网产业在全球占有一定优势,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和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大幅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实现全球组网。

 

潜力巨大、层次丰富的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上升空间。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海外新兴汽车市场的发展,我国汽车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2025年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维修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等后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同时,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将推动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标准等多维度创新发展,抢占新兴领域发展先机。

 

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发展机遇智能制造的推广实施将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工业强基逐步夯实共性技术基础,“一带一路”建设将使海外发展通道更加畅通,沿线市场开发更为便捷,汽车产业协同其他优势产业共谋全球布局、国际发展的机制加快形成。

 

建设汽车强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强统筹规划,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跨界融合,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协同创新、转型升级。以加强法制化建设、推动行业内外协同创新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做强做大中国品牌汽车为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控总量、优环境、提品质、创品牌、促转型、增效益,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重点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价值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进技术、管理、体制和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发展。

 

协同发展、合作共赢。加快推进设计、制造和服务一体化,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网络协同。创新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合作模式,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引导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材料环保等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完善法制建设,坚持质量为先,明确法律责任,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开放包容、竞合发展。优化投资和产品准入管理,深化开放合作,营造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鼓励优势企业牢固树立国际化发展理念,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进行海外布局,加快融入全球市场。

 

(三)规划目标

 

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动力系统、高效传动系统、汽车电子等节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智能网联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全产业链实现安全可控。突破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先进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国际竞争优势;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中国品牌汽车全面发展中国品牌汽车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的地位明显提升,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到2020年,打造若干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商用车安全性能大幅提高;到2025年,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

——新型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完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一体化智能转型,实现人、车和环境设施的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形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交通、能源、环保等融合发展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到2020年,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达到45%以上。到2025年,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在价值链中的比例达到55%以上。

——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形成从技术到资本、营销、品牌等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模式,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高。汽车节能环保水平和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2020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5.0升/百公里、节能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降到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新能源汽车能耗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汽车回收利用率达到95%;到2025年,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乘用车降到4.0升/百公里、商用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能耗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汽车实际回收利用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