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寻秦记之七:寻找秦国都平阳

寻秦记之七:寻找秦国都平阳

作者:佚名    转贴自:8000j·宝鸡房地产网    点击数:1303


这是从半塬上向渭河秦岭看去。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50701/mp10297705_1435763797895_2_th.jpe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50411/mp10297705_1428741366838_3.jpeg

      本次西游,其中之一主题就是重新探寻秦人的东进之路。但是由于距今已经过去2000多年,要找到文献中的地方,仅仅靠留存的建筑是不可能的。由于气候、战争等因素,秦国时代的建筑早就化为尘埃了,很多地名也就无法找到。只是到了现代,由于考古科研的发展进步,人们才逐步定位了历史文献中的地方。

照片上高出部就是北塬,雍城就在其上30公里左右的西北方。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50411/mp10297705_1428741366838_4.jpeg

从北塬到渭河边都是渭河冲积形成的平原。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50411/mp10297705_1428741366838_5.jpeg

 

 

本篇要提到的秦国东进途中的第五都:平阳,也是由于去年8月即2014年,陕西宝鸡陈仓区太公庙村村民,取土时发现大量青铜器才明确。其实考古专家2013年就已经在这一区域测绘出多达11座古墓。但没有全部挖掘出,现在学者初步认为出土青铜器的是秦武公之墓。以前去秦人位于今甘肃礼县的西垂陵园时发现,嬴秦祖先选择坟墓时,可能出于居高东望的风水观念。由此是否可以理解为其骨子里有重回东方故土的心愿,当然这只是根据考古发现物的个人推测。

在秦国的王之中,我感觉秦武公实在是个隐忍性强、极有城府的一个人,这也使我想到后人总结的臣不密亡身,君不密亡国的名句。他虽然在位只有20多年,但给秦国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尽管司马迁在他的著作中说秦武公死时初以人从死,从死者66人。但从我在甘肃礼县秦国先祖陵园西垂园看到的遗迹,秦先人早在犬丘时,就有活人殉葬的陋习,前文曾经提起过此处就不多说。

要仔细说平阳,离不开说主要人物秦武公,但说武公前不能不说平阳的来龙去脉。根据《史记》之《秦本纪》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秦宁公在10岁时被立为秦公,当时还不叫王。在位12年,生了3个孩子,分别是长子武公为太子,弟德公也就是后来从平阳迁往雍城的后秦国主人,最小的是出子。秦宁公22岁死后,朝臣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弄权,把太子秦武公给废了,让他5岁的弟弟出子当了秦公。可能是为了方便操控?

但当出子被立11岁时,上述三大臣又派人把出子给暗杀了。重新把他们废了的太子武公给复立,也许这三位大臣过于自信,或是武公的演技实在是太高。不知道秦武公被废后的那么多年是如何坚持过来的?但其谨言慎行才得以保全自己并瞒过三位大臣,让其对自己放心不容置疑。也足以说明武公的隐忍极强,城府极深,用现代流行语说就是情商极为优秀。

秦武公一上台并没有急于收拾把持朝政的三大臣,而是东征西讨,把秦国的国土扩展到华山脚下。我推测他东征西討名为扩展疆土,实际上是为掌控军权。毕竟这种老臣的势力遍布朝廷、军队。三年后当他感觉朝政、军队已经在手后,就下手诛杀了操控朝政的三位大臣并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夷三族在当时是极为重的罪才实行的极刑。如此以来我们也就能理解,后来的谬公,死后让三位秦国良臣活人陪葬的做法了。自古以来的统治者,为了吸食权力鸦片无所不用其极。

话题再回到平阳,平阳城在秦国历史进程中算不上特别重要,仅仅30多年,生活过3位秦公。当武公弟弟德公继位后就迁往离平阳只有30多公里的塬上,雍城去了。从现代的地势推测,虽然南临渭河背靠北塬,但扩展的余地有限,关键是雨季时洪水侵袭无法成为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都城。现在初步认定当年的平阳就是照片中太公庙村一带,也许今后考古会有改变,但其大方向是变不了。从当地的地名也能知道,也许这里就是当年的平阳。太公庙村西是西秦村,东是新秦村,新秦村往东是阳平镇。

为了实际体验路程,我驱车沿公路跑过这些村一直到凤翔县城又绕行到雍城旧址之一的马家庄村,这是后续话题要谈的,本篇就不展开了。沿途农舍漂亮,大地葱绿,不知道2000多年前是否也如此?

秦人的东进,一开始并没有放弃逐水草而居的习惯,只是定都雍城后才算真正具备了国家的邹型。

 来源:2015-04-11 16:21   >旅游

 

秦都平阳在“九都八迁”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