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大拆大建 实现精修细补
一边是光鲜亮丽的新建小区,一边是年久失修的老旧小区,城市中,这样的画面时常出现在人们眼中。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市民需要。补上老旧小区这块城市短板,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既是民心所向、民意所在,也是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中极有分量的加分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市委、市政府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承诺给群众办的实事好事,写进了市委全会和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日前召开的全市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动员大会要求,全市上下要凝聚合力、打好老旧小区改造攻坚战。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市区325个老旧小区将逐步进行改造,完善各项配套设施,有效解决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努力为老旧小区居民营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居住环境。 今年 70多岁的李坤老人在市区金陵新村已经住了 30多年。 30多年前,金陵新村是市区居住条件较好的一个小区,地处黄金地段,水电设施齐全,上学、就医、买菜都很方便,李坤和其他居民一样,为能住到这儿高兴不已。一晃 30多年过去了,李坤成了一个须发皆白、步履蹒跚的老人,所住的新房也变成了旧房,墙面脏旧,下水道时常堵塞,私家车增多后停车困难,有的居民还乱搭乱建。 看到近几年新建的小区一个赛一个漂亮,李坤也迫切地盼望能改变自己居住的环境,但他并不希望走拆迁之路。李坤说:“在这儿住得时间长,有感情了,和邻居也处熟了,不想再搬到其他地方去住。就是拆迁后原地安置,过渡期还得在外面租房子,把东西搬来搬去不方便。最好能把路铺一铺、下水道修一修,不大折腾,又能方便居民生活。”李坤的心愿,正与我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的出发点之一——既改善居民环境,又保留那份熟悉的“乡愁”相吻合。 据市住建局物业管理科科长惠建平介绍,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两条腿,而旧城改造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大拆大建。大拆大建往往使一些还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过早“夭折”,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重新再建,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居民安置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社会矛盾。我市对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就是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充分尊重民意,能改造的尽量改造,能加固的尽量加固,避免大拆大建,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保留历史印记。 2014年,市住建局已经筹措了几千万元对市区部分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这次改造则要实现广覆盖、广受益。 老旧小区改造,对居民来说是比拆迁更放心、省心的好事。但对于政府来说,可能比平地起新楼还要费时、费力,而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是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的有力保证。为此,从今年 2月初开始,市住建局邀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团队参与,共同深入社区,收集资料,发放民意调查表征集意见,并从改造方案的制订、规划设计的编制到工程招投标等各个环节,都让社区或居民代表参与。 李坤就收到了社区发放的调查问卷。得知多年的心愿要实现,他说:“政府确实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我和几个老邻居在楼下聊天,一说起这事大家都高兴得很。”
改造项目细化 资金共同分担
据了解,我市主城区 2006年以前建成、没有缴纳房屋维修基金的小区有 1299个。按照“问题反映强烈,群众积极拥护,未纳入我市其他改造项目”的原则,从中确定了 325个老旧小区作为“十三五”期间的老旧小区改造对象。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室外环境整治、建筑物整治、安防系统建设、环卫设施建设等方面,具体包括弱电线路落地、管道维修更换、建设停车场、修补小区道路、绿化亮化、布设监控设施、拆除乱搭乱建、加装电梯等。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硬件的改善,还有软件的提升。我市很多老旧小区建于上世纪 80年代或90年代,原是单位家属院,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子易主换人,单位也不再担负物业管理及设施维护的责任,小区就处于没人管的状态。在每年的全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也就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多有议案、提案。据此,我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坚持改管并举,同时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社区统一管理,建立市场化物业管理或业主自治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这些举措,让老旧小区设施完善,管理规范,宜业宜居。 资金问题是老旧小区改造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市老旧小区改造所需资金按照政府奖励、业主出资、社会融资、共同分担的方式筹措。室外给排水管网、供热管网、道路改造修缮、小区路灯、屋顶修缮、安防系统建设等,按照“政府奖励、业主出资、社会(企业)融资”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分担改造费用。小区设置路牌、建公厕垃圾台、屋顶平改坡,全部由政府负担。居民更换家里的水表、电表、燃气表,则需自行承担费用。老楼加装电梯, 7层楼的每个单元补贴 15万元,每增减 1个停靠楼层,相应增减补贴 0.3万元。 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给予奖励。各区每年也要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辖区老旧小区改造。通过政府资金的撬动,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的。
加快改造进度 打造样板工程
目前,市上已经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四个区和住建、规划、国资、民政、园林环卫等 19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机构,并从325个老旧小区中选定了长青路、红旗路、金陵新村、陈仓中街、中铁宝工 5个片区先期进行集中改造,打造样板工程,发挥带动作用。 6月 2日,记者来到金陵新村,只见多栋住宅楼的房前屋后道路已经开挖,一队队施工人员正在冒雨铺设污水管网。金陵新村片区改造共涉及 66栋楼、 3890户居民,工程 5月初动工,目前自来水管道更换、弱电管线落地工程已基本完成,污水管网铺设正在抓紧进行中。电信、移动、联通等 5家公司的管线和安防管线全部由一家公司承建,避免重复施工。 谈到改造给居民带来的好处,金陵新村社区党委书记于光说,金陵新村的居民楼建于上世纪 80年代初,已有 30多年,自来水管网锈蚀严重,以前一方水 2.7元,由于跑冒滴漏,有的居民楼一方水摊下来达到 4元甚至更多;由于污水管网破损,每年社区要处理多起污水外溢问题。这次在改造中,自来水、排污管网全部更新,以后再也没有管道漏水、下水道堵塞这些烦心事了。而且,随着消防设施、安防系统、立体车库等设施的建设完善及绿化、亮化、墙面刷新等工程的实施,小区将会变得安全和漂亮。“和新小区不差多少呢!”于光说。 老旧小区改造,也有一个提升标准和品位的问题。据金陵新村小区物业公司经理樊永科介绍,这次小区改造实施雨污分离,污水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雨水则对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回收利用,步行道、停车场等也将采取透水铺装的办法。 惠民工程自然得民心。改造工程启动后,不断有居民到小区询问工程规划和建设情况。“说的事都能办到吧?”“能不能再快些?”有的居民给社区打电话问,“啥时候更换水表?我们都等着交钱呢。”还有的居民建议为小区增添体育休闲设施。 陈仓中街片区今年列入改造计划后,同样受到居民欢迎。中街片区共有住宅楼 47栋,住户 1500多户,房屋大多为砖混结构,楼高五至七层,建造时间为 1980年至2000年前后,住户以老人和低收入人群居多。在小区改造征求意见会上,居民踊跃发言,表达期盼、感激之情,同时就管线整治、绿化、停车难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能不能把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抓好,是对我们基层组织的考验。”于光表示,要叫响“全民齐动员,建好咱的家”的口号,引导和动员居民参与进来,扎实细致地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改造任务。虢镇街道办事处主任尚天宝表示,要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动力,精心组织、切实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让市委、市政府的这项惠民工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声 音 居民要多些理解与配合 柳玫玫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好的小区里,而老旧小区由于“饱经风霜”又“保养”不周,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面临着诸多烦心事。市委、市政府打响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攻坚战,下功夫改善老旧小区生活环境,而老旧小区居民作为最大受益者,更要对改造工作给予充分理解并尽力配合。 笔者日前听到这么两件事:一是建于上世纪 80年代的某小区,由于当时私家车还是“凤毛麟角”,所以没有过多考虑停车位建设。一晃 30多年过去了,小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小区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次改造中,居民普遍希望在小区建设立体停车场,但停车场在选址时,不论选到哪儿,在其附近居住的居民都以有噪音、影响休息为由表示强烈反对,唯恐避之不及。二是某小区乱搭乱建现象比较突出,一些简易木板房、铁皮房还侵占了绿地、道路,物业公司人员前去拆除时却遭到抵制甚至谩骂。只因伤及自身利益,便对普遍叫好的工程横加阻拦,相信这样的事情在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中并不止这两起。 每个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都迫切希望让小区环境变得舒适、优美。而一项万众期盼的民心工程,在让居民普遍受惠的同时,多多少少会让少数人的利益受到影响。对此,如果人人只打自己的小算盘、只想获得更多而不愿付出分毫,那改造工程就无法进行下去。一个小区要建得好、管得好,需要全体居民共同努力,这种努力就包括个人在大局面前的妥协与退让、理解与包容。多一分包容,解决问题就少一分阻力;多一分理解,推动工作就多一分力量。“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不能只停留在墙上、纸上、嘴上,入脑入心见行动才是对其正确的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