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宝鸡市商品房成交量才不到1000套。虽然国庆期间有所回暖,但节后观望情绪又来,眼下,开发商不禁要抓住“金九银十”的尾巴,各种优惠也充斥着购房者的眼球。 业内人士提醒,购房者面对打折、优惠一定要睁大眼睛,切勿蒙蔽双眼,以为买到就是赚到,其实在这些诱人价格里存在很多猫腻。 假象一 别被“起价低”蒙蔽双眼 限价、特价、降价……在价格上做文章就成了开发商竞相效仿的营销手段,开发商为了急于出货把价格降到非常诱人,比如3200元/平方米起、2998元/平方米起、4200/平方米起……用的都是模糊字眼,打起“起价牌”。 很多开发商都是一边卖房,一边在挂起降价的招牌底下,偷偷地将卖得好的多涨点、卖得少的少涨点,边卖边涨。聚拢人气然后再逐步涨价,抓住购房者的心理,通过降价把购房者吸引过来,涨价也变得顺理成章。所以购房者千万不要被“起价低”蒙蔽双眼。 假象二 别误以为折上折更优惠 华商报记者走访多个楼盘发现,不少楼盘开启大规模优惠,以“特价房”等促销手段吸引受众回归市场。有些楼盘提出更加诱人的折上折。这些优惠看起来很诱惑,给人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架势也要卖房,吸引更多消费者投入房价“大跌”的怀抱。 业内人士提醒大家,这些优惠打折不过是吸引受众的噱头,无论折上折还是送礼包、送装修,购房者都要仔细计算出其折扣后的实际均价是多少,这有助于了解真实售价。 辨真假 要做好均价的对比 宝鸡市住建局住房发展科科长张世芬指出,一般来说,一个楼盘若大幅度让利优惠,一是开发商急需回笼资金,二是清盘处理尾盘尾房,购房者不妨多花些时间以掌握更多的信息。 在判定楼市促销优惠真假时,要做好均价的对比。首先,跟该项目周边的楼盘项目均价作对比。其次,与此项目的历史均价作对比。两个对比后,若均价真有优惠,基本可以判定此项目确实在优惠让利。 专家还指出,市民在买房前应先检查楼盘项目是否取得预售许可证。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以内部认购等名义向购房者违规收取诚意金和房款,属于违法销售。由于项目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住建部门监管难度大,后期开发商若出现资金断裂等情况,将损害购房者利益。
来源:华商报 记者吕美蓉
|